聲援個案及議題
|
||
---|---|---|
資源類型 | 聲援個案及議題 | |
資料識別 | E023-496 | |
文章標題 | 相關新聞標題:我們的警察-角色調適 | |
創作者 | 角色 | 文章作者 |
名稱 | 陳明傳 | |
主題與關鍵字 | 主題 | 思想及信仰自由、司法人權 |
關鍵字 | 鄭南榕 | |
內容描述 | 警察制度誕生於1829年英國倫敦之首都警察,乃受英國社會功利主義學者邊沁及彌勒氏之最大幸福原則的影響。解嚴後的台灣應用心體會法國涂爾幹分析有關十九世紀法國社會脫序現象之因果關係。警察人員應隨時代的變遷調整其角色,必須從三方面產生共識:一、執政黨必須了解多元化的社會為民主國家必然之演變過程;二、民眾或在野黨必須跨越迷失或脫序的階段;三、民主乃不可逆轉之潮流。公共政策制定必以民意之取向為依歸,並且堅守依法行政與行政中立之原則,如此才有可能把社會的愛找回來。(1989年5月19日《自立晚報》第5版文章) | |
出版者 | 「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運動檔案及文獻之數位典藏計畫(Ⅱ) | |
出版日期 | 1989年5月19日 | |
書名 | 鄭南榕案 | |
頁次 | 頁1 | |
典藏單位 | 台灣人權促進會 |